首页 > 都市小说 > 九零棚户人家 > 第119节

第119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火影同人] 为阻止佐助成为火影,我回到过去 穿书后和死对头结为道侣了 我那告白后立刻失忆的死对头 装O出道后被装B总裁标记了 我,卡皮巴拉,乘鳄扬善 别分手,你超爱 当嗜睡症遇见失眠症 不是清冷影帝?我不追了你哭什么 修仙界负二代 从零开始建国

九零棚户人家第119节

怎么感觉不真实?

虽然小道消息流传了很久,但亲耳听到,像在做梦。

姜雪薇也捧了一个碗慢吞吞的喝,“小叔,你这反应太慢了。”

姜爱华的嘴角渐渐咧开了,“那就是说,是真的?”

“对。”

姜爱华眼晴刷的亮了,“好,太好了,小薇,你觉得拿房子好,还是补偿款好?”

“房子。”姜雪薇语气坚决,曾经有人拿了钱没有买房子,而是租了一套,结果房价一路往上飚,后悔的不得了。

当然,马上入手房子,那是另外一说了。

姜爱华满脸的喜气,“行,听你的,不知道能不能拿个二室,你一间妈一间,我住客厅就行。”

姜雪薇有些无语,脑子太简单了,“人那么多,还不知道怎么分配呢,对了,有指定拆迁安置房哦。”

“呃,在哪里?”姜爱华真的没有想那么多。

“浦东。”姜雪薇说了一个地址,那边还蛮偏僻的,交通不方便。

但,十年后就起来了,成了商业中心,人一多四周就能发展起来。

姜爱华立马不乐意了,“什么?那么远?不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不灵的。”

姜雪薇懒的多劝,“那行,你拿钱,我拿房子,我还想多收购点平方。”

一个户口本上的资源可以交换的,反正拆迁是以户口本为准,有人想拿钱,有人想拿房子。

姜爱华一看她态度这么坚决,有点不安,“你坚决拿房子?”

姜雪薇挺看好那边的,“当然,傻子才拿钱。”

她不仅要房子,而且还打算单独买一套大的,机会难得,拆迁户是允许成本价购买平方。

姜爱华犹豫了,忽然想到了火车站旁的商铺,立马改了主意,“行行,听薇姐的,那个……”

姜雪薇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说。”

“我爸他们的份额……”姜爱华有些犹豫,不知该怎么问。

姜雪薇淡淡的道,“该有的都会有,先压一压他们,免得他们太闹腾。”

其实,姜家那些人顶多罚点钱,关几个月,不可能重刑的,性质特殊,血亲和外人是两回事。

她只是吓唬一下,让他们老实点,尤其是在拆迁关键时刻,为避免麻烦,还是在里面待一段时间吧,以他们作天作地的性子,鬼知道又闹出什么事。

关几天肯定不行,记不住教训,关几个月或许有用,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牢狱生活中,人会改变的。

希望这一次能记住教训,全都改过来。

“你的口风真够紧的,一点都没有露出来。”姜爱华看了他妈一眼,“对了,我爸他们真的要坐牢?”

姜奶奶果然神情紧张起来,姜雪薇微微摇头,“未必,看他们的态度,态度好的话,顶多拘役几个月,一年以内吧。”

室内气氛一松,对面的两人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

姜爱华自嘲的笑了笑,不管怎么嘴硬,其实还是担心的,毕竟那是他的血亲。

“这样也好,到时拆迁都分开住,也就没有那么多矛盾。”

说到底,都是穷闹的!

作者有话要说:  建筑之密,厂房之挤,道路之狭,绿化之少,均是全中国大城市之“最”,这是上海九十年代的五个倒数第一,上海有数十万户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那时真的是没房子。

这是我找了好多资料才翻出来的,大家看一看,在文内就不多说了,太占篇幅,那时拆迁真的没有发财!

19912001年间的动迁补偿主要是依据199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也被称为“黄菊4号令”,采取“数砖头”的方式,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面积给予产权调换或作价补偿。

互换的新房建筑面积24平以内且不超过原建筑面积的,按成本价三分之一出售,超过24平,超过部分按新房成本价出售。按照原面积互换后仍居住困难的可按标准超面积购房,超面积部分按成本价计算。独生子女安置时可增加24平。选择作价补偿的还可给予额外补偿标准50的奖励。并且根据该拆迁细则,拆迁人应迁移到市区边缘地区安置,若要求在原地安置的需要根据原址建造的商品居住房与边缘地区商品居住房成本价差购买。

这种补偿标准在那个市民居住条件很差的年代,补偿是属于恩赐式的分房,赔偿能满足的仅仅是改善居住环境。在知乎关于上海90年代动迁话题有网友小惑讲述自己家动迁赔偿情况:“老房子在静安寺百乐门对面2530平的使用面积,92年底拆迁。返乡知青的叔叔户口也挂在家里,最后实际得到的是叔叔拿了现在虹口靠近中环线的14平一室户,我们一家三口得到现在虹口内中环间的16平一室半房。两处房子的总合比赔偿方案多1平,这一平的费用也是我们自己掏钱补的。”

网友浆水在北外滩22平的老房子97年拆迁,一家三口选了现金赔偿,因为是独生子女得到额外赔偿,一共拿到12万的现金。其父母在当时杨浦区最荒凉的地段花138万买了一间40平私房。

90年代的动迁赔偿无论是选房还是选钱自行购房,最后呈现的都是市区的人住到了郊区,改善了居住环境,但是没有得到额外的多余的房子或者钱。

无论是90年代的第一波拆迁还是2005年前的拆迁,依据 “数砖头”的拆迁政策被拆迁的市民基本没有暴富可言,没遭遇强拆,能换到一套位置没那么偏的,全家够住的房子就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上海所谓的拆迁暴富,是在2006年上海市政府颁布的“61号令”,这个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当时上海的拆迁口径从“数砖头”为主转向了“数人头”为主,钻政策空子的人或许可以“一拆暴富”。

中国经济网采访的家住上海浦东新区上南路的聂先生算是靠拆迁迈入富人行列的一位了,“我们原来住的地方离世博会后来的a片区,也就是中国国家馆所在的地方很近。按照规划必须拆迁,按照政策,我们一家分到了几套安置房。”聂先生说。世博后上海房价大涨,聂将其中几套变卖出去,一下子就获得了几百万元的收益。”

不过在“数人头”拆迁政策下暴富的依旧只是少数钻了政策空子的人。根据2009年虹口区周家嘴动迁补偿政策,一户3+2结构的家庭,如果选择赔偿房子,可以拿到区外一套100平三室一厅+一套80平两室一厅共两套房,或者拿到一套区内60平两室一厅+区外80平两室一厅共两套房。

如果选择货币赔偿,一个户口差不多2530万,一个5口之家可以获得125150万,当时区内的房价大概11万/平,5口之家赔偿的钱在市区买套110多平的房子是完全够了,但是在当时看起来只是一家5口住进了环境好,面积比老房子大的多的房子。

在当时看来并不算暴富,现今虹口区的房子单价已经接近6万,2009年价值125万的房子现如今的市值也翻了近6倍达到约750万。如果现在把当年赔偿的房子卖掉确实可以说是暴富了,不过对于大多数的拆迁户来说赔偿的房子都是自住的,他们顶多称为坐拥千万房产的人吧。

到了2011年上海市政府颁布的“71号令”堵住了拆迁“数人头”有政策空子可钻的漏洞,改为“数砖头”+托底保障,增加了对居住困难户的保障。同时拆迁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征收主体由开发商变为政府,不过这也是旧酒装新瓶,捂地的项目依旧是开发商给钱,只不过换由政府出面征收。

2017年上海市更是完善了房屋征收补偿机制,今后房屋征收安置房源将按1:1配比,或者选择货币安置。黄浦区老西门的拆迁户21平老房子挂9个户口如果选择货币补偿只能拿到400万,人均也仅有40几万,自此拆迁暴富将成为绝唱。

这次篇幅太长了,下次跟你们聊聊我们小镇的拆迁情况,哈哈,说多了,你们又要说到处是极品了,真的,拆迁的时候什么人都有。

第72章 谁是小红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