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小农民大明星 > 第638节

第638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归澜 秋雨有来信(校园 1v1 h) 穿越进黄油的我今天抽到了什么马赛克? 群鸟沉默时 徐總他是自願的【限】 采薇(产乳 NPH) 哥给我做狗 我真没有画你的春宫 酸葡萄(1v1 伪堂姐弟) 合欢宗功法?狗都不练!(nph)

小农民大明星第638节

然而,这又怎么样呢?她终究还是死了。那些害她的人,依旧活得逍遥。

真应了那一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这的的确确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安慰。

其实,在前世《窦娥冤》的原著中,观众们多少还能找到一些安慰。

因为在原著中还有一段剧情,那便是窦娥被斩的三年之后,他的父亲窦天章已然做了高官。

他回到楚州知道了自己的女儿被冤斩一事,便决定重审当年一案,为女儿洗刷冤屈。

最终,张驴儿被判凌迟,卢医生被发配充军,而太守桃杌被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这样的结局多少能够给人一些安慰,但是李凡把后面的这一段剧情给砍了。

要悲,那就彻彻底底的悲。

剧终,人终要散场,观众们叹息一声,他们真的不喜欢悲剧。

尽管他们不停的告诫自己,一切都是假的,不过就是一出戏而已,没必要太过于悲伤。

然而,心情却始终无法高兴起来。

“唉!走吧,已经散场了。”这样的声音在现场多个角落响起,应该是有人在提醒自己的同伴,该走了。

走出演艺大厅,外面的太阳很大,也很热,这才是炎炎夏日应该有的天气。

这样的夏天,怎么能够飘雪呢?除非是受了窦娥一样的冤屈。

那么,如果现实中真有人受了那样的冤屈,这样的天会飘雪吗?

走出演艺大厅的众人,心里冒出这些莫名其妙的念头,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天,又摇摇头,各自去得远了。

……

《窦娥冤》的首演结束了,下午一点还会进行第二场演出,而今天一共将要演四场,还有几万买到门票的人,可以到现场去感受,那种极度悲愤压抑的气氛。

但更多的人却是没有办法去现场,只能在网上等着那些现场归来的人,带给他们关于《窦娥冤》的详细剧情。

而他们,并没有等待的太久。

之前那些获得了,极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的人,并没有忘记网络上还很多的人,在等着他们分享剧情。

老实说,他们并不是太愿意分享剧情,因为,分享剧情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亲手把剧情叙述一遍,这是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不是他们懒,而是他们不愿意让窦娥在自己的手上,又被斩一遍,实在是太可怜了。

但最终,他们还是在网络上,把《窦娥冤》的剧情详细的叙述了一遍。

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知道窦娥的冤屈,这或许是窦娥希望看到的事。

当然,网友们看他们叙述的剧情,所感受到的悲愤,与现场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只看剧情,大家可能不会有太强的感触,但在现场,看到舞台上各种人物的真实表演,听到窦娥撕心裂肺的呐喊,以及最后“血飞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画面。那样的感触真的直击人心。

“所有的剧情就是这样了。不过,我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看一场。现场的感受,比你们现在只看文字,要强烈千百倍。当然,如果你害怕自己太过于伤心,那就不要去现场了。”

这段话是那些分享剧情的人,所说的最后一段话。

说完,他们就闪人了。而那些等待的网友们,仅仅通过文字,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压抑的气氛。

窦娥,一个柔弱的女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唉!这真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人们看到的只有绝望,没有一丝的希望。仅看文字就已经如此,我实在是想不到,那些在现场的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我决定了,我要去现场看一场,尽管我很不喜欢那种压抑的气氛。《窦娥冤》剧组应该也会在全国巡演吧,等到了我所在的城市,我一定要去看。”

“我也要去现场看一场,也许看过之后我会后悔,但如果不去看,我会更加后悔。”

“这可不是大家想看就能去看的,一场演出就那么几千张门票,最多也就上万张。想去看的,可得做好抢票的准备。”

“唉!的确,门票肯定只能用抢的了。辛辛苦苦抢票让自己去受虐,这也是没谁了,何苦哀哉!”

“……”

……

第969章 为何不肯找古庸帮忙?

一出《窦娥冤》,在今天的首演之后,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全国各地的许多网友,在网络上了解了《窦娥冤》的详细剧情,以及现场演出的一些相关细节之后,都非常希望能够去到现场看一场。

尽管他们都知道,他们这是自己跟自己找罪受,但却仍然抑制不住,要去现场看一场的想法。

而《窦娥冤》剧组,肯定是要去全国各地巡演的。加上现在正在全国巡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次性就有两出话剧同时在全国巡演,而且门票一票难求,这样的画面,可是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出现过了。

这让那些对话剧情有独钟的人兴奋不已,话剧的市场似乎又活了。

东方剧院和京都剧院,现在出尽了风头,在外界好评如潮。这让同为三大剧院之一的南方剧院,终于坐不住了。

本来,在东方剧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南方剧院高层也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务必要尽快拿出一部,质量不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下的作品的任务。

几乎是和京都剧院高层同时下达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