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国日化1981 > 大国日化1981 第34节

大国日化1981 第34节(2/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进黄油的我今天抽到了什么马赛克? 群鸟沉默时 徐總他是自願的【限】 安娜(父女1v1) Sólfall 哥给我做狗 我真没有画你的春宫 酸葡萄(1v1 伪堂姐弟) 合欢宗功法?狗都不练!(nph)

大国日化1981大国日化1981 第34节

无论是交笔友,或者是给报纸上的人物写信倾吐困惑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周渔猜测,是因为人们的视线太狭窄了。

这会儿电视机不普及, 广播报纸内容非常有限, 并不能细化到去解决某个人心里的困惑,而交通还不发达, 人们生活还不富裕,更不能通过去看一看来了解心中的疑问。

最重要的是没有网络,纵然上面的信息驳杂不堪,但不可否认的是, 网络上仍旧有着一波又一波的热心人, 他们分享知识分享经历, 他们想尽办法用理论用经验去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没有了这些, 困惑的人们只能通过给陌生人写信的这种方式,来抒发来求助。

所以,即便周渔只是上了一次报纸, 但她可以预见, 在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求助信件并不会少。

不过现在, 她先需要处理眼前的两封。

肥皂厂的这封显然对于她来说更重要,毕竟终于可以摸到日化这个行当了, 而不是一直在种蘑菇。

其实上辈子, 华美已经是公司了, 可她还是喜欢人们喊她周厂长,她就是喜欢这种干实业的感觉。

但一人好改一厂难变,周渔只写了一封回信, 是给尤雪丽的,至于肥皂厂,她并没有贸然答复。

这几天,尤雪丽每天都很着急去上班。

尤妈妈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谈恋爱了?”

尤爸爸也有点疑惑:“不能吧,听说王主任家的老二已经不追了,最近没听说还有谁呀。”

一提这个,尤妈妈就烦:“你说孩子长得好看也不是好事,明明一次都没谈过呢,外面传言的男朋友都一条街了。现在又要去电影厂,当演员是风光,可是南河制片厂什么样子你也知道的,就是拍纪录片的,这几年都不拍了,突然又说拍故事片,我有点信不过。”

“调去了,拍完了,万一后面没活呢。那边可是清水衙门,咱们化工厂却是别人想进都进不来的,那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尤爸爸也同意,但也说了:“还是看孩子吧,她要真喜欢,也不能使劲拦着。你看你非让她当广播员,这一年多难受!”

尤妈妈可不同意:“一开始是不愿意,可这两个月不是挺好吗?他们都夸她读的文章好,长见识,听得懂。要不是她干得好,怎么可能被选送到市里参加广播员大赛,被电影厂看上了,这说明我当初选择没错,咱们厂哪里有比广播员更好的位置。”

“她学化工的,你真让她下车间。漂亮的花朵去了两年就不漂亮了!”

尤妈妈总是振振有词,尤爸爸觉得她说不全对,可又不好反驳,只能穿上衣服,一路尾随,看看是不是又有新追求者。

好的留着,那些小混混们都得赶走!

哪里想到,尤雪丽骑着自行车,路上根本就没停留,直接到了厂里的收发室,他远远地就听见尤雪丽兴奋地说:“真的啊,快给我!我终于等到了。”

尤爸爸心里顿感不妙:坏事,这次这个有文化,会写信!

尤雪丽可不知道她爸怎么想,她自从给小鱼儿的信寄出后,就一直在期盼着对方的回信。中间她还收到了一封小鱼儿的投稿信,白高兴了一场,后来算一算才发现,这封投稿信寄出的时候,她的信肯定没到呢,就又起了希望。

如今终于收到了,她简直等不及,连自行车都不骑了,把信撕了开,单手推着车子边走边看。

信纸上第一句话就是:“尤雪丽:展信佳!”

这是跟以往投稿的抄录笔记完全不一样的字迹,很漂亮却带着锋芒,不过尤雪丽并不意外,因为小鱼儿每次寄来信件都有五六篇稿子,各种笔记都有,但能看出来,都是孩子的字。

她猜测,小鱼儿家里应该有很多弟弟妹妹,小鱼儿八成和她一样,很善于压榨弟弟妹妹。

但随后的一段话让尤雪丽停了下来,上面写道:“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周渔,也是你的笔友小鱼儿。如果你看了最近的报纸的话,应该会认识我。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必须坦诚一件事,当初给你邮寄摘抄稿件,其实我是有着目的的,并非是文学发烧友的分享。”

尤雪丽突然想到了刚开始那些关于蘑菇的文章,还有门口开始卖平菇时,不少厂里的职工去买的原因都是:“谁让你读的文章把蘑菇描写的这么好吃,孩子非要啊!”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层,可这会儿她才回过味来,这世界上的事儿哪里有这么巧?这都是这个叫周渔的家伙的安排!

这不是利用她吗!

她气得不想看了,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好几步,可随后又想到,人家周渔可从来没有说这些稿子是让她读的,是她觉得好才读的,更何况,论起来,自己也是受益良多,这两个月受到的表扬还有拿到的机会,虽然不能全部归功于这些文章,但起码是她不排斥当广播员才得到的。

她还一分钱稿费没付!

尤雪丽想了想,又停了下来,站在原地将信件读完。

周渔给她道了歉,又写道:“你在信里问我,是否要选择去当演员。我没有跟你相处过,也不曾了解过南河电影制片厂,所以我并没有办法立刻给你任何建议。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否能在你去制片厂学习表演的时候见一面?”

尤雪丽有点犹豫,她可以去征求一个陌生人的建议,可如果要见面,却有些不敢。她不知道周渔是男是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在,她很快发现信封里还有东西,本来还以为是这次的投稿,可是拿出来一看,却是一张南州晚报,她慢慢打开,就瞧见了二版一整版的报道:“十万斤售罄——记蔬菜公司个体户周渔吴县之旅”,而配图是一张周渔的正面照片,上面,年轻的姑娘正冲着她微微笑着。

尤雪丽似乎一下子就记了起来,这不是那个在宿舍门口卖蘑菇的姑娘吗?她那会儿人就觉得这姑娘可真好看!

居然是她!

那如果是她,尤雪丽就觉得这见面没有什么障碍了,她几乎的欣喜地将信纸叠好装进了信封里,然后高高兴兴骑着车子上班去了。

她要立刻回信:她愿意!

倒是尤爸爸更愁了:你看看他闺女看了信之后,一会儿皱眉一会儿高兴的样子,这是个高手啊!

周渔哪里知道自己被人误会了。

她这会儿在给蘑菇批发门市部定装修——十万斤的合同签出来,自然够格开门市部了。更何况,他们今年还给南州预留了一万斤平菇。

对于这一万斤平菇,蔬菜公司管理菌菇的联营公司本想着是直接收过去,平均分给下属各门市部,不过周渔没同意。

这样做周渔最省事,只要把货送到就能拿到钱,但这已经是1982年了,蔬菜供应制度马上就要进行大幅度改革,买卖蔬菜也要变成市场经济。

到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卖菜,蔬菜门市部会消失,农贸市场会兴起,谁想卖菜就能卖菜!

只卖给蔬菜公司积累不下任何名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