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2/2)
[红楼同人] 荣国府申请退出第100章
&esp;&esp;害的林海以为是不是父亲或者母亲得了急症。
&esp;&esp;兵荒马乱赶回去。
&esp;&esp;林家老爷正在惬意的听姨娘唱小曲儿。
&esp;&esp;下人们说母亲一直在书房忙碌。
&esp;&esp;林海来到书房,见母亲安好,又问:“母亲急急让儿回家,何事……?”
&esp;&esp;徐慧指了指桌上一摞:“可还有新的诗稿文章?”
&esp;&esp;林海不太明白,但一瞬间马上又想明白了:“母亲这是要?”
&esp;&esp;母亲该不是也想把家里的诗稿文稿也找人散出去?
&esp;&esp;人都不是傻子,徐慧冷笑道:“笑话,只凭几句破诗,买了人造势,就想肖想公府夫人家的姑娘?”
&esp;&esp;林海忘了,他母亲极为推崇荣国府,当下见公府受辱,肯定心中过意不去。
&esp;&esp;徐慧也看过外面吹得天上地下无双的七诗七词。
&esp;&esp;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天下莫不是只有他一人会写。”
&esp;&esp;林海其实知道母亲的心情,金陵一地肯定也有很多人觉得文华公子吹嘘得太过。
&esp;&esp;林海无奈:“母亲,这是儿子……”
&esp;&esp;这个时候,他并不想出这种风头。
&esp;&esp;徐慧愤然:“管他你的我的,都是林家的。明儿我就叫人散出去,叫江南文士瞧瞧,什么是好东西。”
&esp;&esp;林海只觉得头大。
&esp;&esp;那文华公子极有可能是秦督军家在后面当操手。
&esp;&esp;纵使她母亲想法如此,林家对金陵熟悉有限。
&esp;&esp;如何做到人不知鬼不觉?
&esp;&esp;难不成母亲还想明面上对上去。
&esp;&esp;不妥,不妥。
&esp;&esp;林海道:“若是直接打着我的名号将文章散出去,岂不是为那人更助长声名?母亲,儿虽不才,也是少年中榜,儿可不想和那种人相提并论。”
&esp;&esp;徐慧听儿子之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esp;&esp;林海知道秦家人必然是文才不够,才会有这等歪门邪道的功夫。
&esp;&esp;真真正面应战,反而促了他人声名。
&esp;&esp;林海道:“我回来之前,见公府二爷已经家去,母亲不妨等等,兴许那边已经有应对法子。”
&esp;&esp;徐慧冷静不少,叹了一口气。
&esp;&esp;“我就是见不得那种狂妄自夸的样子。”
&esp;&esp;等到第二日,荣国府就来了帖子,说是想立一个文榜,还想印金陵文报,问林家可有稿子要投。
&esp;&esp;徐慧便将早前自己整理的挑出四五篇。
&esp;&esp;同理诸如甄家、杨家、陈家,各位大人家,荣国府都问了一回。
&esp;&esp;稿子是不缺。
&esp;&esp;主题也定下。
&esp;&esp;还是与贾二十四集的唱和所得。
&esp;&esp;什么垃圾破公子,史苗提都不提。
&esp;&esp;她才不会傻到用荣国府给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抬咖。
&esp;&esp;……
&esp;&esp;史苗不介意再添一把火:“去,想法子使人将那什么公子吹得天花乱坠,一定要强调,把江南文士踩于脚下。”
&esp;&esp;史苗的文榜马上就立起来,金陵几大酒楼都有份,上面贴着金陵文报第一期。
&esp;&esp;文章、诗词,随便挑出来一篇都别具风味。
&esp;&esp;谁还记得什么文华公子?
&esp;&esp;不过早前吹捧文华公子的人似乎不服气。
&esp;&esp;又拿出几篇文章,将文华公子吹捧得天下无双,百年难得一见,天纵奇才。
&esp;&esp;拳打李杜,脚踩八大家,至于什么东坡、稼轩之流,只配给文华公子端洗脚水。
&esp;&esp;自古文人多相轻,李杜等人的粉丝怎么能忍,江南兴起一阵文斗之风。
&esp;&esp;史苗的金陵文报原本想着五日一出。
&esp;&esp;结果最后硬生生弄成手抄报,两日一出。
&esp;&esp;印刷不及,只能抄出几份张榜,榜下每日都是抄文之人热闹得很。
&esp;&esp;更有其他姑苏、扬州、徽州的人慕名而来,踊跃投稿,还有不少书院也效仿,纷纷办起来自家的文报。
&esp;&esp;在这种热闹氛围中,甄家老太太又过大寿了。
&esp;&esp;老人家高寿,荣国府就是上宾。
&esp;&esp;史苗和甄家老太太排排坐,下面才轮到各家官员太太。
&esp;&esp;至于有些家里没地位的,都到不了堂前。
&esp;&esp;好一个等级分明。
&esp;&esp;甄家老太太忽然很热心:“前儿听说你想搞什么文会,最后却耽搁了,都说外面热闹,不如又办起来。”
&esp;&esp;史苗笑答:“先前我家中那么多件事情,您也知道,忙乱不开。”
&esp;&esp;这事儿史苗还是想办的,只是越往后天冷,现在又有报纸看,覆盖面更广,几个姑娘只剩贾敏在身边,二房媳妇不熟家事,大儿媳妇要养着,还有今年庄子上种植的总结要写。
&esp;&esp;史苗很忙,懒得操心了。
&esp;&esp;甄家老太太指指自家几个儿媳孙媳:“我们家人多,她们几个虽不太中用,还能识字办事。”
&esp;&esp;这个意思,是想参与?
&esp;&esp;人员都预备好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