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33节(2/2)
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 第33节
&esp;&esp;刘通笑道:“托公子的福,老朽这几日。”
&esp;&esp;两人寒暄了下,刘通就迫不及待说道:“贾公子那书稿写了多少回目了?若是写完,可否容老朽今日带回去,”
&esp;&esp;贾珩故作诧异道:“老先生,还未至月底的吧?再说,自与先生翰墨斋一别,不过几日,纵是某不吃不喝,也写不完一部罢。”
&esp;&esp;刘通面色讪讪笑了笑,说道:“那贾公子写了多少回目?”
&esp;&esp;贾珩清眸湛光流转,笑了笑说道:“也就回目,刘老先生,当初说好的十五回一齐交稿,一起雕版刻印吗?老先生何必急躁?老先生需知写书之人,最是不喜被人催稿了,愈是催促,愈是写不出不说,纵是勉强写出,质量也是堪忧。”
&esp;&esp;刘通上前笑道:“贾公子误会了,贾公子写了多少回目?不妨先让老朽带回去,着人抄录、雕版,也能快一些不是?”
&esp;&esp;贾珩皱了皱眉,面有难色,说道:“只是在下的行文习惯,总要将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写完,否则之后思路受阻,恐无所出。”
&esp;&esp;刘通闻言,暗暗叫苦,他之前也不是没有和其他名家约稿,深知这些人身具怪癖,有的可能诚如这位小公子所言,要写完一个完整章回,也有不到最后一天,拖延交稿。
&esp;&esp;这也是为何,他一部一部买的原因,若是将银两提前付清,大半是不能暗示交稿的。
&esp;&esp;刘通笑道:“贾公子这样罢,有多少回目,先拿到斋中,老朽着人抄录,再将原稿等晚一些给公子送来。”
&esp;&esp;贾珩道:“老先生不必这般急促,说来,在下也有一事要至翰墨斋和老先生商议。”
&esp;&esp;刘通面色现出疑惑,道:“公子不妨直言。”
&esp;&esp;贾珩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先生,我最近要备考县府二试,每日写文稿,写得手酸臂疼,愈写愈觉得,一回二两,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esp;&esp;刘通闻言,面色一变,说道:“贾公子不会是想不写了吧?”
&esp;&esp;说着,声音愈发转冷,说道:“贾公子可是立好文契的,如是不写,要赔付一百两银子,贾公子可要想好了,而且,不怕贾公子记恨,神京一百零八坊,还没有读书人敢赖我翰墨斋的账!”
&esp;&esp;到最后,已隐带几分威胁之意。
&esp;&esp;贾珩道:“不是不写,只是觉得先生先前给之价金,有失公允,想要和先生再议上一议,否则先生也不想我心怀怨怼,水准大失罢。”
&esp;&esp;刘通皱了皱眉,道:“贾公子这是嫌少了?”
&esp;&esp;贾珩叹了一口气,面有难色说道:“一回目几千字,刘老先生,一回目二两银子……”
&esp;&esp;刘通拧了拧眉,说道:“不怕公子笑话,新人文稿就这个价金,贾公子想要提价,也不是不行,若是话本大销于世,老朽也会按着行例,给公子加倍提价的。”
&esp;&esp;这已是他心理底线了,加倍提价,这一本书就足足有四百八十两,已是格外宅心仁厚了。
&esp;&esp;贾珩默然了下,笑道:“刘掌柜,向使明珠蒙尘,那我宁愿赔付老先生一百两,让此书永不出世。”
&esp;&esp;哪怕是刘通直言拒绝,甚至将文契作废,他其实也不好将书再用国子监的坊刻印了,否则一旦畅销于世,翰墨斋多半是要嫉恨的,不定又惹出多少是非来。
&esp;&esp;刘通闻言,心头大急,现在已然不是书不书的问题,而是背后的那位贵人,急着看这书稿,都派了贴身侍女过来,念及此处,说道:“那贾公子想提价几何?”
&esp;&esp;这本书至少可获利四五千两,若是名家约稿,后面大销于世,他最多也就提价至一千两,也便于下次约稿,他自认已是十分厚道了,可这少年若再是贪心不足……
&esp;&esp;此刻,刘通也颇有些后悔,没有在文稿中约定高额违约之金。
&esp;&esp;不过当初若约定高额违约之金,眼前少年又未必会卖了。
&esp;&esp;况且,他翰墨斋在京中经营,背靠长公主府上,什么时候需要约定那个?
&esp;&esp;贾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刘通,笑了笑道:“刘老先生这般急着来索要书稿,是要给什么人去看的吧?”
&esp;&esp;第52章 不亚名家手笔
&esp;&esp;刘通闻言,瞳孔一缩,不由后退几步,沉声道:“贾公子,你想做什么?”
&esp;&esp;贾珩轻笑了下,说道:“此书究竟作价几何,我觉得还是让刘老先生背后的东家来评估为好,老先生觉得呢?”
&esp;&esp;刘通面色微变,此刻心头有着种种猜测,暗道,莫非是这所谓卖书稿是假,借此求见他背后的东家才是真?
&esp;&esp;由不得刘通不疑心暗生,翰墨斋背后掌柜是晋阳长公主府这一事实,虽说隐秘,但在一些人那里,想查也不是什么难事。
&esp;&esp;刘通苍老面容上现出一抹敬畏,道:“不瞒贾公子,你可知我翰墨斋背后东家是谁?”
&esp;&esp;贾珩道:“听说晋阳殿下,处事公允,最重文章锦绣,想来不会使《三国》书稿明珠暗投。”
&esp;&esp;刘通沉吟了下,说道:“贾公子,这样的贵人不是想见就见的,你可知道,纵是荣国府里正经的公子、千金也未必入了殿下的眼……况且若是殿下知道你是因要谈购书价金,以之为俗人,能见的希望就更少了。”
&esp;&esp;说到最后,这位刘掌柜甚至带着几分讥笑。
&esp;&esp;眼前少年给他带了一些麻烦,他没有恶语相向,已是他刘通秉承着和气生财的生意人道理了。
&esp;&esp;而且,他虽是翰墨斋中掌柜,但对那位贵人的性情也有几分了解,不管是在那些入公主府投书,得以赏赐的书生也好,无不有个特点,文人雅士,耻以谈利。
&esp;&esp;可以说都是无心而来,方得赠银。
&esp;&esp;反而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被殿下斥之小人,拒之门外。
&esp;&esp;贾珩淡淡说道:“先见过再说罢。”
&esp;&esp;刘通沉吟了下,说道:“殿下的侍女就在斋中,贾公子若是想拜访,带上书稿,可去问问意见。”
&esp;&esp;到了此时,刘通仍不忘书稿之事。
&esp;&esp;显然贾珩再起幺蛾子是其自己的事,而他现在只想把书稿带过去。
&esp;&esp;贾珩想了想,说道:“老先生稍等。”
&esp;&esp;然后,返回家中,打断从书房中取了书稿,经过这几日,已有了六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