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红楼之挽天倾 第60节

红楼之挽天倾 第60节(2/2)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渣女前任洗白计划 万界领主,开局人族禁咒大法师 [足球同人] 安东绿茵日记 上医至明 大苍守夜人 报错仇后被疯批独占了 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 她不会死 法力无边高大仙 小宫女媚色撩人,陛下日渐沉沦

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 第60节

&esp;&esp;但凡有只言片语传出,贾珩还未科举入仕,就会引起文官集团——朝廷三党的警惕、仇视。

&esp;&esp;纵观青史,变法是要流血的!

&esp;&esp;正如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所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从嗣同始。”

&esp;&esp;康有为也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自嗣同始。”

&esp;&esp;嗯,这个吧……

&esp;&esp;贾珩方才提及变法图强,殿中除崇平帝外,内监、宫女尽数屏退,即为此故。

&esp;&esp;甚至就在刚刚,崇平帝都要当没听过变法一事,而借口以书稿之事,赏赐贾珩绢帛。

&esp;&esp;当然,崇平帝崇尚节俭,赏苏锦二十匹,比起平日,已然是颇见大方。

&esp;&esp;其实,历史没有新鲜事儿,如崇平帝这样的帝王,一开始问贾珩宋明之亡,就是深刻察觉到如今的陈汉,已处处见宋明之弊,唯有变法图强,才能长治久安,绵延国祚,但如今的大汉……

&esp;&esp;崇平帝温声道:“弘文馆四册古籍,有一册,为前宋王临川的奏疏集选,你可以慢慢看。”

&esp;&esp;贾珩闻言,心头微动,拱手说道:“多谢圣上,只是草民还有一不情之请。”

&esp;&esp;崇平帝诧异了下,笑了笑,道:“何事?”

&esp;&esp;贾珩道:“草民于边事颇感兴趣,可否得以允准,查阅本朝幽燕之地方志、舆图,军兵,关隘,以及历次对虏战事,如辽东一战。”

&esp;&esp;贾珩要查阅这些资料,为边事具体而言,陈述方略。

&esp;&esp;崇平帝一时沉吟,心头微动,凝眸看着对面的少年,他记得先前戴权送来的侦报上,贾珩的确是向京营一位骑将学习骑射之术。

&esp;&esp;这般一说,这贾珩诚是实干之才,方才其提到携煌煌武功,以变法图强,已然是身体力行。

&esp;&esp;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这是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书生。

&esp;&esp;然而贾珩见陈国弊,条陈方略之前,就已身体力行,在崇平帝眼中愈见性情朴拙,脚踏实地。

&esp;&esp;贾珩道:“草民方才所言,边事之难,唯在三患之首要,圣上欲治平天下,草民愿略输薄才,以济边事。”

&esp;&esp;他打算写一道策疏——《平虏策》。

&esp;&esp;这道策疏,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撑,只有此策一出,才算彻底奠定闻达于天子的政治目标。

&esp;&esp;事实上,很多人都会以为策疏,都要长篇大论,或还以为君臣奏对也要长篇大论,但实际的情况,君臣奏对往往都是字斟句酌,少说多思。

&esp;&esp;为何?

&esp;&esp;因为一来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二来,只有面对的是什么都不懂的人,才需要给他从概念、定义说起。

&esp;&esp;而同一认知层次的对话,往往是简明扼要的,说得多,反而分散了对关键问题的注意力。

&esp;&esp;方才他在提及大汉三患,每一个都能延伸出许多东西,但没有必要,因为崇平帝比他更清楚,此为心腹之患。

&esp;&esp;但这种东西,非宰执、枢相统筹全局者不可窥见,他能说到大汉三患,已可心照不宣,简在帝心。

&esp;&esp;当然,提及变法一事,也是试探崇平帝。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王朴的《平边策》也只有寥寥几百字,然而字字珠玑,所定之方略,先易后难,取南唐财赋之地,先南后北。

&esp;&esp;或有后世之人言,就这?我上我也行。

&esp;&esp;然而就这,世宗柴荣深以然之,以之为国家方略,北宋就完整执行了此方略,但是……至高梁河车神,幽云终究未复。

&esp;&esp;收复河湟之地的王韶,书就的《平戎策》,如以宋史记,也没有长篇大论,都是切中肯絮的拙朴之言。

&esp;&esp;崇平帝沉吟了下,看着对面的少年,道:“舆图、方志以及敌虏之细情,皆在兵部职方司,晋阳,你让夏侯莹协助贾珩入司收集图文。”

&esp;&esp;贾珩闻言,拱手道:“谢圣上。”

&esp;&esp;崇平帝见此,也摆了摆手,似是神色疲惫,说道:“晋阳,送贾珩出宫。”

&esp;&esp;目送贾珩以及晋阳长公主离去,崇平帝面色幽幽,轻轻叹了一口气。

&esp;&esp;变法图强,谈何容易?

&esp;&esp;如今的大汉,朝廷三党之争事烈,虽被他以强势弥合,但如欲变法图强,重定经纬,正如贾珩所言,利受其害的士绅官僚,势必沸反盈天,若再得野心之辈串联……社稷危矣!

&esp;&esp;说来说去,还是军权,四王八公……

&esp;&esp;崇平帝目光明晦不定,在心头盘算着,如果以贾珩袭宁国之爵……

&esp;&esp;愈想愈是妙不可言,贾珩是宁国旁支,如果袭爵,势必不能见容于贾族,不能见容于武勋,更可分荣宁二府在军中之势。

&esp;&esp;一旁的戴权,低声说道:“陛下,娘娘打发了人,请陛下摆驾坤宁宫用晚膳呢。”

&esp;&esp;崇平帝收回思绪,一边起身,一边说道:“最近让内卫暗中护着贾珩,不要让他被奸人暗中加害。”

&esp;&esp;贾珩此子方才一番问对,让他想起一个人——前汉贾谊。

&esp;&esp;二人都姓贾,都是年纪轻轻,才略无双。

&esp;&esp;然而贾谊却英年早逝,他每览此段史,都有狐疑,贾谊真的是……抑郁而亡吗?

&esp;&esp;难道和其所上《治安策》,全无一点干系?

&esp;&esp;贾珩方才提出变法图强,即言屏退左右,可见此子沈重机敏,深谙利害,然而有些事还是不得不防。

&esp;&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