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红楼之挽天倾 第94节

红楼之挽天倾 第94节(2/2)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渣女前任洗白计划 万界领主,开局人族禁咒大法师 [足球同人] 安东绿茵日记 上医至明 大苍守夜人 报错仇后被疯批独占了 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 她不会死 法力无边高大仙 小宫女媚色撩人,陛下日渐沉沦

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 第94节

&esp;&esp;“蔡兄也看出来了。”贾珩轻笑了下说道。

&esp;&esp;蔡权心思玲珑,从放在能看出一些问题,并不奇怪。

&esp;&esp;“上次官军进剿,我就觉得……”蔡权刚要说,却被贾珩以目制止,知道此地并非讲话之所,二人向着营房而去。

&esp;&esp;因领兵之将,单独一间营房,贾珩着曲朗、赵毅在四方警戒了下,方看向蔡权。

&esp;&esp;蔡权压低了声音说道:“先前进剿,官军调了三千人,在三处岔口派斥候沿着官道巡弋,结果还是被那伙贼寇提前察知动静,在眼皮子地下,将四川上京来的桑记商会的七千匹蜀锦劫了去,当时,兄弟就觉得有问题,翠华山这伙贼寇也太快了,若说没人通风报信,谁信?”

&esp;&esp;贾珩道:“当时这云光出兵了吧?”

&esp;&esp;“出了四百人,帮着转运粮秣,京营调了一卫两千五百人,是游击将军谢鲸自带了一百人过来。”蔡权说道。

&esp;&esp;贾珩皱眉道:“这就是了,想来这云光嫌疑很大。”

&esp;&esp;蔡权道:“我们既已知道……不若直捣黄龙?”

&esp;&esp;贾珩摇了摇头道:“不行,我们兵少,必须用计将这些贼寇调出来一部分,然后再拣选出几百青壮精锐,迅速袭其巢穴。”

&esp;&esp;蔡权眸光一亮,说道:“什么计?”

&esp;&esp;贾珩默然了下,道:“等之后你就知道了。”

&esp;&esp;能不能全歼这伙贼寇,不仅仅在于捣毁其匪巢,关键还在于彻底铲除贼寇匪首,而凭借几百京营弱旅,全歼贼寇,不太可能。

&esp;&esp;一旦放虎归山,则贻害无穷。

&esp;&esp;“那位黄守备,手下怎么也有一千二百卒,看能不说服其调度出一部助剿,也不入深山,就在商道岔道。”贾珩思忖道。

&esp;&esp;因为守备有守捉之责,但近年以来诸省贼寇蜂起,官兵难制,竟有贼寇袭破县城,兵部尚书李瓒,为了防止地方守备贪捉寇之功,致城池空虚为贼寇所趁,对兵卒调度控制愈发严格。

&esp;&esp;二人定下计来,分头去安顿军卒。

&esp;&esp;京营的八百军兵,用罢午饭,就开始在蔡权的授意下,开始拣选精锐。

&esp;&esp;这边厢,贾珩也借口军械不齐,商议敌情,着人寻来了黄守备。

&esp;&esp;青墙碧甍的营房之中,由两位锦衣卫把守着门口,正是下午时分,远处的梧桐树上,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esp;&esp;黄泰面色凝重,心思复杂地进入营房中,冲那少年躬身抱拳道:“贾大人,您唤我。”

&esp;&esp;贾珩看着黄泰,面上现出笑容,指着一旁的椅子,说道:“黄大人,请坐。”

&esp;&esp;说着,转身提着茶壶,去斟了一杯茶。

&esp;&esp;“多谢大人。”黄泰道了声谢,落座下来,心思忐忑地看着少年。

&esp;&esp;方才节度府衙,亲眼所见少年训斥云光,黄泰心头自有几分警惕和慎重。

&esp;&esp;贾珩端过两杯茶,递过去一杯,在黄泰诚惶诚恐站起身来接过后,笑了笑,温声道:“黄大人是哪一年从的军?”

&esp;&esp;这自是他和前世指导员学的。

&esp;&esp;黄泰端着茶,恭敬道:“回贾大人,卑职十六岁时,在家里务农读书,值县中募乡勇剿匪,村里让出壮丁,派到了家里,当时家中只我一个成丁,就跟着从军了,一晃都二十年了。”

&esp;&esp;贾珩目带激赏,说道:“从一介农家子弟而为国朝六品武官,黄大人这一路走得颇不容易啊,想来是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esp;&esp;黄泰笑了笑,似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功劳不敢说,苦劳的确还有一些,幸逢前任节度大人可怜卑职忠勤,提携一二。”

&esp;&esp;第134章 决不姑息养奸!

&esp;&esp;贾珩将手中香茗放在小几上,笑了笑,说道:“不知前长安节度使尊讳?为朝廷培养了黄大人这样的忠勇恪勤之将。”

&esp;&esp;黄泰笑了笑,说道:“老将军名唤李笠,六年前被李部堂调任至贵州镇压土司叛乱,现因功已升任贵州都指挥司同知。”

&esp;&esp;陈汉诸省,贵州土司同样是叛服不定,朝廷故而选派京畿之地的将领迁转调任。

&esp;&esp;贾珩面现敬意,说道:“若是有机会,贾某当拜访这位老将军才是。”

&esp;&esp;见黄泰面上神色和缓了一些,贾珩转而又道:“听黄大人方才所言,黄大人当年也是因为贼寇肆虐乡里,这才从了军?”

&esp;&esp;黄泰道:“当时还是隆治年间,长安县匪盗丛生,县中募集乡勇,剿匪缉盗……”

&esp;&esp;贾珩耐心听着黄泰讲述往事,谈心这种事情,不能自己说,最重要的是倾听,足足听黄泰讲完其因斩三级而被升迁为总旗官,当年是何等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esp;&esp;黄泰回忆起往事,也是面有欣然之色。

&esp;&esp;贾珩赞道:“赤胆忠心,护卫桑梓,黄大人真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esp;&esp;黄泰脸上连忙敛去得意之情,道:“贾大人谬赞了。”

&esp;&esp;他也不知道方才怎么就和这少年言谈甚欢起来,只是见方才还“骄横跋扈”,“鲜衣怒马”的少年,用那种灼灼相询,敬重英豪的目光盯着自己,就一个忍不住,将年轻时候少有的得意之事说了出来。

&esp;&esp;其实,这就是人性,有人用灼灼的目光听你吹牛逼,自是能极大地满足了虚荣心。

&esp;&esp;贾珩叹了一口气,道:“二十年后,长安县匪盗又是滋扰地方,黄大人守卫长安县城得一方安宁,真是初心未改,不减当年。”

&esp;&esp;黄泰被说得老脸一热,摆了摆手,慨然道:“不瞒大人,如非兵部严令不得妄动守捉孩之兵,某家定是要剿了那伙贼寇的!”

&esp;&esp;贾珩默然了下,忽而问道:“黄大人,可知先前为何官军屡次剿捕,那些贼寇都闻风而逃,这个风声……究竟是谁走露的?”

&esp;&esp;黄泰闻言,面色一变,目光惊异地看着少年。

&esp;&esp;贾珩面色一肃,道:“黄大人不必疑虑,本官现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这次来不仅仅是要剿匪,也有调查此事之故,京营数千大军,竟奈何不得一窝贼寇,使其两次闻风而走,究竟是谁在为贼寇充当眼线?翠华山贼人劫掠商贾财货,所得绢帛、玉器、米粮等赃物,彼等又销往何处?其中究竟谁在为之奔走?贼人吃穿住行,进出县城采买,又是谁在与之方便?本官来此,正为查这勾结贼寇之人!”

&esp;&esp;贾珩言及此处,目光咄咄地看向心神惊惧的黄泰,凝声道:“黄大人可知,本官开始还以为是黄大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