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02节(1/2)
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 第102节
<dt css="rd">
&esp;&esp;如三等将军,属正三品,世袭三等将军就多改封威字,如齐国公之孙陈翼之孙,三等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威远将军马尚德……以及威烈将军贾珍。
&esp;&esp;将军之下就是轻车都尉、云骑尉、飞骑尉,皆设三等,除公侯伯三爵超品外,恰恰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个位阶,品级对应,一丝不乱。
&esp;&esp;戴权骑在马上,见前方裘良所属兵马司的人堵住路口,就是叱骂道:“裘良,还不让开路途!耽误了圣上之命,你有几个脑袋!”
&esp;&esp;好了,被内监借着传口谕一通训斥,裘良脸色愈发难看,只觉最后一丝体面也被扒下。
&esp;&esp;沉喝一声,“磨蹭什么,赶紧让开!”
&esp;&esp;随着裘良的呼喝,五成兵马司的兵丁向着一旁的路口退去,如潮水退潮般让开一条通途。
&esp;&esp;“戴公公。”贾珩驱马上前,向戴权拱了拱手,正要下马,却听对面那内监笑着说道,“子钰,别行这些虚礼了,陛下急等着召见于你,快骑马随杂家进宫要紧。”
&esp;&esp;戴权面上笑意繁盛,看着对面少年的目光深处,有着震惊涌动。
&esp;&esp;真是了不得,这少年初次领兵,就甘冒奇险,直捣匪巢,如天子所言,此子已现卫霍之相,可谓名将之姿。
&esp;&esp;想起大明宫中听到捷报之后,龙颜大悦的陛下,戴权对少年愈发不敢小觑。
&esp;&esp;这已经不是简在帝心了,这马上就成陛下的股肱之臣。
&esp;&esp;陛下威严肃重,何曾像方才那般喜形于色?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转身给蔡权交代几句,而后看向戴权,道:“戴公公,请。”
&esp;&esp;戴权笑道:“一起走吧。”
&esp;&esp;一行数骑簇拥着锦衣华服的少年,向着皇宫大内快马而去。
&esp;&esp;大明宫中——
&esp;&esp;拱形条案之后,崇平帝早已站起身来,手中握着军报,冷硬、刚毅的面容上仍有喜色流露,又是抬头看向远处的赵毅,问道:“赵毅,那匪首张午已被槛送京师?”
&esp;&esp;赵毅心道:“陛下,你都问第三回了。”
&esp;&esp;不过圣上高兴,他就再说一遍就是了。
&esp;&esp;赵毅恭谨说道:“张午还有数个贼寇头目都被押赴京城,交有司论罪,还有那长安节度使云光,也被贾大人以勾结贼寇、意图谋逆而拿下,当时情况紧急,担心走漏风声,不好请旨……”
&esp;&esp;崇平帝摆了摆手,沉声说道:“锦衣卫有司察百官,遇谋逆事具临机处断之权,云光身为长安节度使,于京畿重地掌数县军兵,却与贼寇暗通款曲,彼欲反耶?贾子钰以防其铤而走险,权宜处置,殊无不当。”
&esp;&esp;贾珩当初虽被赵毅说是罗织罪名,其实所行并非毫无根据,在天子这等九五至尊的眼中,长安节度身为六个县的军事长官,勾结一伙儿近千人的贼寇,在京畿重地,不说形同造反,也是有谋逆之嫌。
&esp;&esp;见崇平帝没有“深究”此事,赵毅心头微松一口气,心道,贾大人,你那几千两银子,俺老赵可没白收。
&esp;&esp;崇平帝沉声道:“云光交有司论谋逆之罪,另外,你去传朕的口谕,让仇良抄了云光的家!同时让忠顺王爷的内务府派人过去清点,彼等军将,剿匪无方,残民有术,着实可恨、可杀!”
&esp;&esp;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仇良,为人性情严苛,现在已经因行事雷厉风行,不贪不渎,而开始在锦衣卫府中迅速崭露头角,在一次抄犯官家财时,为崇平帝问对所赏识。
&esp;&esp;而仇良也因为抄家之银多归内务府,和忠顺王爷走得就相对比较近。
&esp;&esp;赵毅领命一声,拱手而退。
&esp;&esp;崇平帝又是垂眸看着军报,目光咄咄,喃喃道:“以八百京营之军,孤身深入山林,短短几日,就直捣匪巢,同时拿下掣肘的云光,当真是少年俊彦,英姿勃发。”
&esp;&esp;先前出发之时,虽然因“断匪巢”一事而对贾珩寄予厚望,但兵事,谁也不敢拍胸脯百分百保证有胜无败,更不必说,是这般酣畅淋漓的大胜。
&esp;&esp;“这功劳封三等将军,或许还有些勉强,但加之先前辞爵表一事,就……阻力应该不大。”崇平帝看着军报,思忖着,目中闪过一丝冷意。
&esp;&esp;京营之军既这般能打,前番却屡次三番败于贼寇,正是说明牛继宗等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esp;&esp;“牛继宗的团营都督,首先需要拿掉,此事需得布置一番。”崇平帝放下军报,心头思忖道。
&esp;&esp;贾珩却不知,因为他率京营之军取得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又给了崇平帝一种“京营或许还有救”的错觉。
&esp;&esp;毕竟这都是人之心理,另起炉灶,推倒重来,砸烂一些瓶瓶罐罐,需要的魄力太大了。
&esp;&esp;况崇平帝许久前,已经布下了王子腾这等棋子,帝王下棋,岂能左右摇摆不定,半途而废,总要走两步试试看。
&esp;&esp;“来人,召华盖殿大学士杨国昌,谨身殿大学士韩癀,武英殿大学士李瓒,文华殿大学士贺均诚,入宫觐见,另外值宿文渊阁的赵卿,也至偏殿来。”
&esp;&esp;崇平帝面色微顿,沉声吩咐着内监。
&esp;&esp;不管以后怎么用这贾珩,封爵一事可以先定下来。
&esp;&esp;京畿三辅之地,不止翠华山一处贼寇,渭南、华阴、武功尚有贼寇作乱,贾珩既有领兵缉盗之才,正好可用。
&esp;&esp;顿时,就有内监领命而去。
&esp;&esp;等了一小会儿,工部尚书赵翼先至,躬身行了一礼,听崇平帝讲完军报,心头同样有些惊异,在一旁等候。
&esp;&esp;大约又等了一会儿,渐至掌灯时分,殿外内监唤道:“陛下,戴公公引领贾大人在宫外求见。”
&esp;&esp;“宣。”崇平帝整容敛色,重又恢复威严沉肃,沉声说道。
&esp;&esp;不多一会儿,戴权就引领着贾珩进入殿中。
&esp;&esp;昔日之青衫,如今之锦衣,少年面上仍有风尘仆仆之色。
&esp;&esp;贾珩冲崇平帝见礼而罢,迎着崇平帝和工部尚书赵翼的目光,面色镇定,目蕴沉静之气。
&esp;&esp;工部尚书赵翼也是微微点头,不管少年品德才略如何,这相貌、风仪,起码已有将门子弟的风采。
&esp;&esp;“贾卿所禀,朕已悉知,只是方才看奏报中,贾卿似有未尽之言?如那范仪,卿言他另有隐情,似是牵涉到一桩大案?”崇平帝明亮的目光,一瞬不移地落在对面那锦衣少年的脸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